念珠:又名珠数、诵珠、咒珠。佛教徒为欲除去烦恼,安定心念,或称颂西方阿弥陀佛,而用念珠诵念佛号。念珠以一八颗为基本,另有五十四颗、二十七颗、十四颗(均减半)、也有四十二颗、二十一颗的,更有一八颗为上品的。
珠数的,据说都含有意义在内。一八颗表示除去一八个烦恼。一八颗表示金刚界的一八尊。五十四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,以及四善根因地的五十四位。四十二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四十二位。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。十四颗表示观音的十四无畏。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以及佛果的二十一位。念珠的材料有金制、银制、赤铜制、水晶制、珊瑚制……玻璃制、木制、木木患子等。
念珠:念珠乃念佛时计数之用,是功德、佛性、慈悲、善良、吉祥、圆满、佛心的表征,除了可以提醒自己不做坏事外,也是美好的装饰。
是念佛、菩萨名号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法具。初是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,佛陀就教他用木��子树(菩提树的一种)的种子穿成珠串,持佛名号消除烦恼。
我国有关念珠的记载,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,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。念珠,有人称为“拴马索”,隐喻人心如狂奔 ,杂念纷飞,刹那不停,手掐念珠以遏制妄念。所以修行者都蓄有念珠作为必备法物。尤其念珠以修净土念佛法门和修密持咒所常用,手持念珠随时诵念以增定力,以生智慧,不论念佛持咒要历历分明,身心,一切放下
一颗颗的念珠,用线串起来,是表示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。
串珠中的一粒母珠是表示弥陀的无量寿无量光的意思。
念珠虽然是串起来的,但也可以分开和断绝,这表示以菩萨的种种殊胜功德,来断除我们种种烦恼。
环形圆润,象征菩萨的圆满正果。
念珠有一定的数目,而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特定的含意。一种说法是早期比丘串环三十颗,黑白相间,用于记日;108颗主要是摧破百八烦恼,据佛经讲人的六根各有六种烦恼,合为36,配以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形成百八烦恼。
念珠的材料有很多种,常见的有天台菩提、仿菩提、草菩提、檀香、仿大理石、珊瑚、玛瑙、玉、水晶、琥珀、凤眼菩提、金刚菩提、星月菩提等。
即以线贯串一定数目之珠粒,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。又称数珠、珠数、诵珠、咒珠、佛珠。其梵文原语凡有四:(一)pa^saka-ma^la^,音译钵塞莫,意译数珠。(二)aks!a-ma^la^,音译阿叉摩罗,珠�N之义。(三)japa-ma^la^,念诵�N之义。(四)aks!a-su^tra,意译为珠之贯线。
盖梵语ma^la^(或 ma^lya)乃‘�N’之意,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�N条缠身之风习,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。如古代毗湿奴派极早即有持带念珠之习惯。晚近自印度西北地方所发掘之‘龙王归佛’雕像中,有一尊首悬念珠之婆罗门像,此雕像被推定为二世纪左右之作品,故知其时念珠之使用业已风行于婆罗门之间。乌�赐���也嬲及屠�奥义书(梵Rudra^ks!a -ja^ba^lopanis!ad ,据传编于四世纪顷)中,记载乌�赐���也妫�Rudra^ks!a )即金刚子念珠及其功德;另于恶刹摩利加奥义书(梵Aks!ama^li^kopanis!ad )中则详述念珠之制法、功德、材料,并以一一之珠配上悉昙五十字门及其深秘之义。然佛教使用念珠之时代,恐系在婆罗门教(二世纪)之后。而在我国,使用念珠来称名记数,则始于隋唐之际。盖今北传佛典中有关念珠之记载虽多(多为后期之经典),然律部经典却未有任何记载,且以律典为所依之南传佛教徒亦未曾流行念珠。故知念珠虽为我国、西藏、蒙古、日本、韩国等地僧俗所携行之重要法具,甚至成为佛教徒之标帜,然溯其本源,念珠并非佛教所创用,于佛陀所制律仪亦未有此类记载。
于佛教经典中有关念珠之起源,一般多以木患子经所记载佛陀对波流离王之开示为通说。木患子经(大一七